上代HomePod 1是使用A8晶片,而來到今次HomePod 2使用的是S7晶片,即是 Apple Watch Series 7,對比之前的HomePod mini使用的S5晶片,當然已經是極大的更新!據官方指出先進運算音訊,透過全新系統感應器反饋,實時運行複雜的調音模型,以完整保留動態範圍的音訊,呈現優美音色,盡善盡美。
根據彭博社記者 Mark Gurman 消息顯示,AirPods Pro 3 上市推出時間會在 2025 年,通常蘋果公司都習慣在 iPhone 發表會上同步推出 AirPods 新品,那代表 2025 年 9 月就能看見 AirPods Pro 3 新機亮相開賣。
AirPods Pro 3 規格與升級重點
1. 全新 AirPods Pro 外觀設計
Gurman 先前曾透露,AirPods Pro 3 外觀設計將回迎來重大調整,目前消息還尚未確定蘋果會如何設計新一代 AirPods Pro,預期 AirPods Pro 3 耳機和充電盒造型將會與前代有不同設計風格,將會變成另一款全新產品。
2. 搭載 Apple H3 晶片
當前 AirPods Pro 2 已經採用改進版 Apple H2 晶片,對於下一代 AirPods Pro 3 也將會採用 Apple H3 晶片處理器,性能更快和更省電為主要優勢。
有消息顯示,H3 晶片處理器會是 AirPod Pro 支援健康偵測新功能非常關鍵,同時也能夠提供更好的音效品質和降噪效果。
3. 音效品質更好和擴大相容無損支援度
通常蘋果都習慣替新款 AirPods 提升音訊品質,相信 AirPods Pro 3 在搭載 H3 晶片後,在音訊品質與降噪表現會有明顯提升。
目前 USB-C 款 AirPods Pro 2 升級主要重點僅在於搭配 Vision Pro 支援 Apple Music 無損音樂(保真壓縮音訊),還無法支援 iPhone、iPad 或 Mac 設備,預期蘋果會替 AirPods Pro 3 擴大支援無損音樂相容性。
4. 聽力測試輔助功能
蘋果正替 AirPods 開發一項全新的聽力測試輔助功能,可以利用播放多種音調和聲音測試佩戴者的聽力狀況,替使用者提供輕鬆獲取聽力健康反饋的方式,當前蘋果正利用 Research 應用程式進行的聽力研究測試這項功能。
5. 體溫測量功能
蘋果一直在測試 AirPods Pro 耳機嵌入體溫感應器,就能測量配戴者的耳溫,有資料顯示從耳朵測量的體溫比手腕上的溫度測量更為精確,外界認為 AirPods Pro 體溫功能,相對會比 Apple Watch Series 8 和 Apple Watch Ultra 以上機型在用戶睡眠收集手腕溫度會更精準。
目前蘋果正透過 Apple Watch 來追蹤女性經期,期望未來能夠擴大更多用途,能夠判斷配戴者是否有其他疾病或出現發燒感冒症狀。
由於 AirPods Pro 定位屬於高階藍牙產品,預計 AirPods Pro 3 售價部分也會維持 NT$7,490 元,要是外觀設計有明顯差異變化,最終蘋果替 AirPods Pro 價格也不排除會調漲。
【新版AirPods Pro 2】AirPods Pro 2 USB-C版 與 Lightning版功能差異
AirPods Pro 2 七大亮點
AirPods Pro 2 是 AirPods 系列的進化巔峰。無論是2022年Lightning版的 AirPods Pro 2 還是2023年USB-C版的 AirPods Pro 2 均結合了APPLE 創新科技與出色設計,為您帶來全新的音頻世界,以下為 AirPods Pro 2 七大亮點帶大家快速掌握。
搭載全新H2晶片
防水防塵
耳機續航力提升
支援多種充電方式
充電盒新增揚聲器、搭配全新U1晶片
加入金屬掛繩孔設計
感應更靈敏
Apple AirPods Pro (第 2 代) (USB‑C)
全新H2晶片,主動式降噪效能提升
續航長達 6 小時,搭配充電盒最長達 30 小時
可將嘈雜噪音的強度降低,周遭動靜聽更清楚
進化為皮膚感應器感應,入耳/離耳更靈敏
1. 搭載全新H2晶片
Apple AirPods Pro (第 2 代) 透過先進的音訊運算技術,提升了主動式降噪的效能,更呈現出卓越的3D空間音效,提供極致的聽覺體驗。適應性通透模式使 Apple AirPods Pro 2 能夠智慧地調整嘈雜噪音的強度,讓使用者在周遭環境中更清晰地聽見動靜,進一步提升了通話和聆聽的品質。
2. 防水防塵
IP54等級的防塵與抗汗、抗水功能。
3. 耳機續航力提升
AirPods Pro (第 2 代) 單次充電最長可達6小時,搭配充電盒更可達30小時的使用時間,確保了長時間的欣賞音樂或通話體驗。
4. 支援多種充電方式
AirPods Pro 2 包括MagSafe充電器、Qi認證無線充電器,甚至還支援Apple Watch充電器,提供更多元、便利的充電體驗。
▲AirPods Pro 2支援Apple Watch充電器▲
▲AirPods Pro 2 可透過MagSafe充電器進行充電▲
Apple 原廠 MagSafe 充電器 (MHXH3TA/A)
完美對位的磁石貼合
一貼就能進行更快捷的無線充電,最高可達 15W
MagSafe 充電器與 Qi 充電規範相容
建議須使用 20W USB-C 電源轉接器
5. 充電盒新增揚聲器、搭配全新U1晶片
支援「尋找」app,透過「精確尋找」功能,讓用戶能夠輕鬆找到充電盒的確切位置。
6. 加入金屬掛繩孔設計
AirPods Pro 2讓使用者可以將充電盒輕鬆地掛在背包或手提袋上,方便攜帶並隨時取用。
7. 感應更靈敏
AirPods Pro 2 能更靈敏地感知使用者的入耳和離耳狀態。耳柄支援觸控調節音量,使得操作更加便利,用戶可輕鬆掌握藍牙耳機音量大小。
新舊版AirPods Pro 2有什麼差異?
了解了新舊版AirPods Pro 2的共同亮點之後,那AirPods Pro 2 (USB-C版)和AirPods Pro 2 (Lightning版)有什麼不同呢?簡單來說,2023年版的 AirPods Pro 2 有1外觀、3大功能提升喔!
USB-C充電口
2023年9月發表的 AirPods Pro 2 (USB-C版)在外觀上與AirPods Pro 2 (Lightning版) 相比最明顯的不同是修改了充電口設計,從Lightning換成USB-C,讓Apple藍牙耳機和iPhone 15系列、Mac、iPad得以一線共用。
▲AirPods Pro 2 充電接口設計改為USB-C▲ 圖片來源:Apple官網
Type-C版AirPods Pro 2相較於之前的Lightning版本,除了充電口的改變外,Apple在這次的藍牙耳機升級中悄悄地引入了一些令人期待的新功能。
AirPods Pro 2 三大新功能
適應性音訊
首先,在iOS 17的支援下,新一代AirPods Pro 2具備了「適應性音訊」功能,這意味著耳機能夠根據使用者所處的環境自動調整噪音控制。除了原本的「通透模式」和「主動式降噪」之外,AirPods Pro 2 Type-C版現在多了一項選擇,使得使用者可以更加精準地調整聽覺體驗。
▲AirPods Pro 2 (USB-C)具備適應性音訊功能▲ 圖片來源:Apple官網
對話感知
其次,新增了「對話感知」功能,使新款AirPods Pro 2能夠降低藍牙耳機內的音量,同時強調使用者面前的聲音。這種功能尤其在需要保持周遭環境感知的情境下非常實用,例如在行走或需要與他人對話時,使用者可以更輕鬆地聆聽周遭的聲音,而不會因為音樂或其他媒體的播放而錯過重要信息。
個人化空間音訊
最後,是透過機器學習的技術實現新增了「個人化空間音訊」的功能。2023年 AirPods Pro 2能夠根據使用者的聽覺狀態和習慣,自動微調音量,以提供更符合個人需求的聽覺體驗。個人化的音量調整不僅提升了聆聽的舒適度,也確保了使用者在不同環境中都能享受到最佳的音質表現。
▲AirPods Pro 2 新增個人化空間音訊功能▲ 圖片來源:Apple官網
AirPods Pro 2 評價
USB-C版 AirPods Pro 2新增的功能不僅提高了音樂和通話品質,更透過個人化空間音訊設定,客製化耳機音質表現,滿足多數消費者的基本需求、同時也能滿足對音質要求較高的使用者。個人化空間音訊, 融入使用者的聆聽習慣,根據需求提供最佳體驗,並確保了在不同情境中都能擁有最符合個人需求的聽覺感受。
透過智能適應性音訊 ,AirPods Pro 2 (USB-C) 提升使用者的聽覺感知。這種自動噪音控制不僅提高了音樂和通話品質,還在不同環境中實現了真正的聽覺自由,這也是小編真心推薦AirPods Pro 2 (USB-C)的一個關鍵,AirPods Pro 2 讓使用者更沉浸於音樂、通話或任何其他媒體中,同時無需擔心環境的噪音影響。
對話感知功能提高了AirPods Pro 2 的日常實用性。當您需要與他人交談或保持警覺時,Apple藍牙耳機能夠智能調整音量,確保使用者不會錯過任何重要信息。這使得AirPods Pro 2 (USB-C)成為了一個在各種場景中都能提供卓越實用性的真無線藍牙耳機。
當您選擇 AirPods Pro 2 (USB-C),您選擇的不僅是藍牙耳機,更是全新音頻體驗的開始。這款Apple耳機不僅提升了音樂和通話品質,更為您的耳朵量身打造了聽覺世界。無論您是音樂愛好者、通話達人,還是希望在喧囂中保持專注的人,AirPods Pro 2 都能為您實現完美的聽覺自由。選擇 AirPods Pro 2 (USB-C),給自己一個全新聽覺體驗,享受音樂和通話的無限樂趣!
【AirPods 3 】功能亮點/重點規格特色
AirPods 3 亮點功能有哪些?
亮點1. AirPods 外觀設計很 Pro
新款 AirPods 3 外觀與前一代 AirPods 2 有明顯不同,外觀設計與 AirPods Pro 類似,可視為 AirPods 和 AirPod Pro 混血版藍牙耳機,且沒有出現傳聞的入耳式耳塞套,沿用 AirPods 2 貼合耳形設計,沿用 Apple H1 耳機晶片。
AirPods 3 握柄長度也明顯縮短,機身長度與 AirPods Pro 差距僅0.11公釐,達到相同長度,同樣也具備直覺的力度感測器控制媒體。
亮點2. 握柄支援力度感測器
原本只有在 AirPods Pro 才擁有的「力度感測器」功能,現在 AirPods 3 握柄也支援,能透過力度感測器快速控制,透過各種按壓感應方式,實現播放、暫停和跳過歌曲,也能接聽及掛斷電話功能。
亮點3. 充電盒大改、支援無線充電
就連同 AirPods 3代充電盒也改為類似 AirPods Pro 充電盒外型,支援 Lightning 有線充電,同時也支援MagSafe充電器和 Qi 認證無線充電版進行充電,在充電盒前方也有多出燈號顯示。(AirPods Pro 充電盒也一併修改支援MagSafe)
亮點4. 支援空間音訊、動態頭部追蹤
AirPods 3 採用音訊運算技術和全新傳感器,也支援 AirPods Pro 和 AirPods Max 獨有的具有動態頭部追蹤功能的「空間音訊」和適應性等化。
採用先進的空間音訊演算法,並運用定向音訊過濾器,自動微調左右耳個別收到的頻率,利用空間音訊聆聽杜比全景聲能夠營造 3D 劇場感,感受聲音在四周環繞的沈浸體驗。
新一代 H2 晶片替 AirPods Pro 帶來不少功能改進,透過音訊運算技術能夠具備更聰明降噪效能、3D空間音效,以及功耗更低電池續航力更長。
AirPods Pro 2音質更出色
就算 AirPods Pro 2 代外觀類似前一代設計,內部處理器才是新款改進重點,搭載全新 H2 晶片與定製的驅動單體和擴音器共同運作,音質效果比前代 AirPods Pro 更出色,低頻聲更渾厚飽滿、高音更清晰與細節更多,任何音量聆聽效果依舊超豐富又生動。
H2 晶片算是改善 AirPods Pro 2 音效最關鍵核心,採用全新「適應性演算法」,在最短內快速調整音訊,根據耳形特徵進行運算,讓人耳聽見前進行最佳優化音訊,才能達到更高傳真的音效。
AirPods Pro 2音質更出色
很多人愛說 AirPods Pro 音質就像是白開水很平淡,實際 AirPods Pro 耳機頻率曲線會更接近「音特美曲線」,並非是多數人喜愛的「哈曼曲線」。
入耳式耳機發明來自知名國際知名聲學實驗室音特美,具備精準聲音與錄音還原度更高,而 AirPods Pro 也趨近音特美曲線藍牙耳機,聲音具備高準確度,就如同錄音室監聽耳機。相比大多數人習慣聽覺感受更強烈屬於哈曼曲線,當聽到 AirPods Pro 才會感覺像是白開水,不過第二代將會提升低音、中高音質效果,將走向哈曼曲線,喜愛比較強烈音質可以期待了!
AirPods Pro 耳機頻率曲線
主動式降噪效能提升2倍
AirPods Pro 2代降噪效果也比起前代提升兩倍,主要是利用全新驅動單體和聲學演算法,搭配外層降噪麥克風與後置透氣孔,軟硬體搭配,讓主動式降噪功能能快速過濾掉不必要的雜音,算是走在路上和搭公共運輸,都能過濾掉周圍環境聲音,讓你更能聆聽喜愛的歌曲。
AirPods Pro 2主動式降噪效能提升2倍
個人化空間音訊
升級到 iOS 16 新系統後,能夠讓 AirPods Pro 製作專屬「個人化空間音訊」,只要搭配 iPhone 原深感測相機鏡頭,根據頭部和耳部結構進行描繪出專屬於個人輪廓資料,解決不同每個人頭型與耳朵大小問題,讓個性化空間音訊能夠精確調校虛擬空間,實現更沉浸式聆聽體驗。
如果您想獲得更流暢,類似使用平衡環架拍攝的穩定影像15,也可透過 Imaging Edge Mobile 應用程式的 Movie Edit add-on 應用程式16 進行簡單的影片剪輯。 RX100 VII 領先同類產品6,提供 357 個焦點平面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點,涵蓋 68% 的畫面,外加 425 個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點,與全球最快6 的 0.02 秒2自動對焦取得速度。 具備無過黑畫面拍攝功能4,讓相機的 LCD 顯示幕或觀景窗畫面可不受干擾地追蹤主體的動作。
sony rx100比較: SONY FX3 與 A7SIII (A7S 相機的最大不同
▲放大相片看遠處的山頭,可以見到第一張用 RX100 II 影的,連樹的顏色都變了深綠;反而第二張及第三張用 RX100 IV 及 V 影的,都算可以還原細節,顏色亦是準確的綠色,可見在相質上,新機確實都有明顯提升。 ▲當放大遠處較暗部分,大家就明顯見到 3 部機在暗位上的分別了:大家都見到第一張用 RX100 II 影的,右邊暗處的大廈,沒有開燈的單位基本上連窗都見唔到;而第二張用 RX100 IV 影及第三張用 RX100 V 影,即使單位無開燈,最少都見到窗。 ▲去到 24fps 的 RX100 V 影連拍,基本上感覺與拍片無乜分別,大家可以見到由賽車進入鏡頭開始就已經影到,到出鏡頭,賽車行駛的軌跡完全睇到哂,基本上唔覺有咩漏 frames,以連拍來說幾乎已有可換鏡大機的八、九成功力了。 ▲RX100 V 最特別之處,就是連拍速度一口氣提升至 24fps,比起 RX100 IV 的 16fps 還要快不少,當然比起 RX100 III 或以前的 10fps 肯定是快勁多。
高價 收購 二手 中古 手機 Samsung Galaxy Z Fold5 Samsung Galaxy Z Flip5 回收 估價 3C 商品
3C控最期待的三星Samsung新款摺疊手機發表,新一代摺疊旗艦機「 Galaxy Z Fold5」、「 Galaxy Z Flip5」外型不僅更輕薄,還有多款夢幻新色!最令人驚喜的應該是 Z Flip5 將封面螢幕提升至 3.4 吋,以及 Z Fold5 S Pen 體積大減等特色,此外兩款手機也兼具環境永續概念,機身共有 15 種元件都是透過回收的塑料、鋁金屬、玻璃材質打造,而外盒也同樣是用了 100% 回收的紙質設計。究竟全新推出的「 Galaxy Z Fold5」、「 Galaxy Z Flip5」有何厲害之處
今天我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三星最新推出的摺疊螢幕旗艦機種 Galaxy Z Fold 5,書本式的摺疊設計加上支援三星一直頗受使用者讚譽的 S Pen,讓這款旗艦手機在市場上硬是多了更多的獨特性與吸引力。而這回加入新的轉軸工藝,搭配水滴式摺疊螢幕,提供更為堅固薄型化的設計,今天就跟著我們的介紹,一起來深入瞭解這款手機還有哪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優缺點吧!
首先外型的部分當然是女生們最關注的,專攻大螢幕與多工的 Z Fold5,本次共有三款色彩,除了經眼的幻影黑(Phantom Black)與雪霧白(Cream)外,最受矚目的就是有別於前代深沈的灰綠,改以亮色系的冰霧藍(Icy Blue)呈現。
外觀設計
Z Fold 5 展開時的機身尺寸為 154.9 x 129.9 x 6.1mm,摺疊後則是 154.9 x 67.1 x 13.4mm,機身重量是 253g,除了更薄的機身設計,這次最大的進化變是採用新的轉軸結構搭配水滴式折疊螢幕,這樣的設計,讓手機摺疊後的螢幕摺疊端不會像以前一樣有明顯的空隙,整體變得更貼合無縫且平整,比前代輕了 10g 的機身重量,搭配厚度薄了 2.4mm 的設計,也讓這款手機摺疊後的手感變得比以前幾代都要更好握、好操控。
Samsung Z Fold5 在外觀方面與 Z Fold4 沒有太大的差異,震撼的 7.6 吋零極限摺疊螢幕,與折疊狀態的 6.2 吋 O 極限封面螢幕,搭配後置三鏡頭,與前代相似度非常高。
不過雖然螢幕尺寸相同,Samsung Z Fold5 重量下修了 10g,機身僅重 253g,且搭載了新型的 Flex Hinge 轉軸結構,摺疊狀態時螢幕能緊密貼合,不再有縫隙,摺疊機身厚度也比前一代 Z Fold 4 減少 2.4mm,優化了手持握感體驗。
在體積及重量的部分,全新推出的Galaxy Z Fold5 的機身比起上一代變得更輕、更薄,不僅厚度減少2.4mm,重量也減少10g,僅僅有253g,這個重量大概就等於拿著一杯中杯星巴克咖啡的重量,完全不會覺得負擔。
對於喜歡用手機追劇或是打遊戲的人來說,螢幕絕對是重點,新一代Galaxy Z Fold5 內頁打開是7.6吋的超大螢幕,用來追劇或是打遊戲超有快感,此外Flex模式觸控板可以讓機身在摺疊狀態時,能宛如類筆電的方式操作手機,最酷的是,這次還新增「雙手觸控」功能,可以用兩隻手指頭在螢幕上同時進行「不同」操作!
外螢幕為 6.2 吋,解析度 2316×940,螢幕比例比 Sony 手機的 21:9 還要更寬,來到 23.1:9。而機身因為更薄、更輕,這次摺疊後的 Z Fold 5 比過去的幾代都更好握持。
除此之外,從 Z Fold 4 開始,內螢幕就支援 S Pen,這次三星打造了迄今為止最便攜的 S Pen,厚度減少超過 40%,與上一代相比體積減少 27%,固定在保護殼上後更為服貼低調,不過 Samsung Z Fold5 雖支援使用新款 S Pen,但依舊不隨貨內建,需要額外購買使用。
至於大家關心的拍照功能,Galaxy Z Fold5後置鏡頭有三個主鏡頭,包括5,000萬畫素的廣角鏡頭;1,000萬畫素的遠距鏡頭,並且支援3倍光學變焦、最高30倍超高倍變焦;以及1,200萬畫素的超廣角鏡頭。封面螢幕相機則是1,000萬畫素,內頁螢幕下鏡頭是400萬畫素,在手機摺疊狀況,你也可以直接在下半部介面拖曳調整快門速度、ISO值等參數。
從上一代 Z Fold 4 開始,內螢幕可以支援 S Pen,透過S Pen操作Galaxy Z Fold5 迅速切換應用程式、長按拖曳視窗更簡單。全新推出的Z Fold 5 雖然同樣沒有內建 S Pen,但三星將 S Pen 變得更細,與上一代相比體積減少 27%,收納輕巧,固定在保護殼上後會更為服貼低調。
身邊喜歡玩手遊的朋友就表示,用 Z Fold 5 這種大螢幕手機來玩手遊的體驗,真的就是比一般尺寸手機還要爽!尤其 Z Fold 5 的效能、顯示跟喇叭的效果都讓他感到滿意。(這個朋友平常是 iPhone 13 的使用者)
剛剛我們提到,Z Fold 5 玩原神的體驗也很優秀,原因就在它搭載了目前高通最新的旗艦處理器 S8 Gen2 for Galaxy,簡單來說就是 S8 Gen 2 的威力加強版,所以各位可以完全放心對它效能方面的疑慮。測試期間,在大部分場景下使用手機都可以擁有十分流暢的體驗,像是玩 3D 大型手遊、高畫質錄影,或者開啟多工頁面來使用,都能擁有很可靠的使用體驗。
經過了五代的進化,Galaxy Z Fold 5 可以說是一款沒什麼重大缺點的機種了(可能還是有人會抱怨螢幕摺痕),經過以上的測試可以看到,這款手機在性能、續航、影音表現都有很優異的表現,除了規格相對弱項的相機表現沒有讓人失望,另外像是防水、無線充電、8K 錄影等在旗艦機特別讓人期待的功能也都一應俱全。
特別厲害的地方就在於 Z Fold 5 還具備 S Pen 的支援,過往大部分的 Note 系列的筆觸功能都在 Z Fold 5 身上獲得延續,搭配摺疊螢幕的應用也讓 Z Fold 5 在眾多旗艦機種當中更顯具有特色,可以說是一款功能完整且強大的代表款。如果還要說缺什麼?除了更創新的體驗,目前可以想到的大概就是預算了吧